艺近人和丨剧团成为戏迷的家
“艺近人和”
(资料图片)
剧团成为戏迷的家(主题)
核心阅读
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山西临汾、运城两地,蒲剧颇为盛行,逢年过节、庙会赶集等重要日子,唱几出大戏必不可少。
近20年来,盐湖区蒲剧团排了50多部戏,推出了《祝你幸福》《孝祖虞舜》《巡盐御史》等原创剧目。凭借这些戏,剧团的演员们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山西省杏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一系列奖项。
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五,山西襄汾县西街村都要举办关帝庙会。今年,村里请了运城市盐湖区蒲剧团来唱戏,5天6场戏,比过年都热闹。
蒲剧形成于明末清初,源于晋、陕、豫交界的黄河三角洲地带,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山西临汾、运城两地,蒲剧颇为盛行,逢年过节、庙会赶集等重要日子,唱几出大戏必不可少。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大家还没休息过,10月之前都排满了”
晚上7点,太阳的余热还没散去,晚霞将天空染成橘红色。一天劳作结束,村民们摇着蒲扇,搬着马扎,三步并作两步往西街文化广场涌去,想抢占个好位置。
广场一处民房的砖墙上,张贴着一张红纸演出布告,剧目是《大明廉吏曹于汴》。不少村民都是来看这出戏的主角——运城市盐湖区蒲剧团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孔向东。
这部戏有段时间没演了,孔向东和大家一大早就开始排练。这会儿,他正在后台换装,水衣、胖袄、蟒袍,一层层穿下来,还没登台,额头上已经沁出一层汗。“今天8场戏要换8次衣服,三伏天唱戏就像蒸桑拿。”他笑着说。
晚上8点,好戏开场,慷慨激昂的唱腔让人听得过瘾。两个半小时的演出,台下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演出结束已近晚上11点,剧团就近住在村里的小学。被褥铺在教室地板上,就是一张简易的床。这次比较幸运,房间里有空调,大家可以睡个好觉了。
第二天一早,孔向东便接到演出邀约电话,翻了翻日历,实在排不开。“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大家还没休息过,10月之前都排满了。”他说。
运城是有名的“戏窝子”,这里的百姓爱听戏,也爱唱戏,不少村子都有古戏台。送戏下乡加上商演,盐湖区蒲剧团一年要演出400多场,95%在农村。
“我们要把最好的剧目、最精彩的演出送到乡间去,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好戏。”孔向东说,这是一个基层剧团的使命。
今年4月的一天,听说孔向东要来唱戏,87岁的解大爷和老伴骑了十几公里电动车从别的乡镇赶来。他们带着干粮和水,看了上午场,又看夜间场,在村里待了整整一天。
“老乡的口碑是最珍贵的奖杯。不好好唱戏,对得起这些老乡吗?”演出结束,孔向东特地加了一段《清风亭》片段,这是他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剧目,老乡们每次都听得如痴如醉。
不管酷暑三夏还是数九寒冬,不管是在剧院舞台还是山间僻壤,剧团演出都不惜力气、不打折扣。一年冬天,剧团演出《三别牛背梁》,当天下了很大的雪,演员们穿着单衣,台下只有十几个观众,大家一样认真唱到最后。
“接地气”,这是当地百姓对孔向东和盐湖区蒲剧团的一致评价。有一次,一名观众找到孔向东,说他的母亲80多岁了,过生日想听戏,但是行动不便。孔向东便开车去他家,当面给老人唱了一段。为了让更多老人看到戏,盐湖区蒲剧团还经常去敬老院慰问演出。
多年下乡演出,盐湖区蒲剧团与广大戏迷结下深厚情谊。“每次下乡,乡亲们总是高接远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孔向东说。
“改编传统戏,不能照葫芦画瓢,必须要让观众看到新东西”
盐湖区蒲剧团前身是成立于1962年的运城县蒲剧团,由原晋南戏曲学校首届毕业生组建而成,百姓亲切地称之为“运城娃娃戏”。
这样一批英姿勃发的青年亮相舞台,曾在当地引起不小轰动。一次演出散场后,因拥挤而丢失的鞋子就收集了一大堆,观众的看戏热情可见一斑。
曾有一段时间,戏曲市场受到冲击,加上剧团管理经营不善,一场戏报价三五百元都没人看。主要演员有的调走,有的停薪留职,戏都没法排。2003年,31岁的孔向东“临危受命”,成为盐湖区蒲剧团团长。
在盐湖区政府的支持下,剧团招聘优秀演员,重新组建队伍。那时候,办公楼还在修建,剧团就驻扎在盐湖区西留村,演员住在村民家中,甚至戏台耳房也住进了人。
在孔向东看来,好剧目是剧团生存发展的命根子,必须排好戏、出精品。剧团一边恢复、移植优秀传统剧目,一边打造新创剧目。“改编传统戏,不能照葫芦画瓢,必须要让观众看到新东西。”孔向东说。2004年,剧团改编《赵氏孤儿》,邀请了专业的灯光和舞美设计团队,这对省级院团来说可能是常规操作,但在当地的县级团里还是独一份。
“那时候,大家心里铆着一股劲。”孔向东带领剧团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打磨了几本传统大戏和一批折子戏,开始下乡演出,3个月演了150余场。不到一年,演出收入增加了很多。
近20年来,盐湖区蒲剧团排了50多部戏,推出了《祝你幸福》《孝祖虞舜》《巡盐御史》等原创剧目。凭借这些戏,剧团的演员们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山西省杏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一系列奖项。
只有多推新人,剧团才能永葆活力。去年,剧团为青年演员排练了大型传统戏《麟骨床》。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老中青三代蒲剧艺术家改编创作的经典剧目,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青年演员薛琳饰演女主角牛文嫣。这是一个反面人物,一共10场戏,从唱腔、道白到表演都极为吃重。为了顺利完成,薛琳每天排练十几个小时。20岁第一次登台时,薛琳曾紧张到忘词。用了18年时间,从演折子戏再到五六部本戏的主演,她已经能独当一面。
41岁的周小平也是剧团的中坚力量。他从小跟着爷爷看戏,“天天守着家里的广播匣听戏,五岁听的戏,现在都能记得。”初中毕业后,周小平去剧团跑了五年龙套,之后考进艺校。他天生嗓子好,是唱须生的料。2005年,孔向东到艺校挑人,一下就选中了他。这些年,从市里到省里,周小平获了不少荣誉,他主演的《芦花》《孙安动本》《贩马》也有了许多戏迷。
现在,盐湖区蒲剧团有80多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老中青三代不断档。还有几个十四五岁的学生在团里锻炼学习,他们每天雷打不动坚持练功,期待着能早日登台。
运城市13个区县都成立了戏迷协会,他们也排戏和下乡演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蒲剧、喜欢蒲剧,孔向东开通了“东方有戏”抖音账号,4年发布了900多个短视频,还定期推出直播访谈节目。53岁的薛吉孟便是一名忠实粉丝。
薛吉孟年轻时离家闯荡,“北漂”的日子里,在网络直播间听蒲剧成为他的精神依托,“最多的时候几百人同时在线,我跟孔团长就是在网上认识的,他跟大家分享过不少戏曲知识。”后来,只要盐湖区蒲剧团有大型演出和活动,薛吉孟都会回来支持,“剧团就是我和家乡的纽带。”
今年7月,27岁的外国博士生伊来到中国采风,为他的研究课题《中国戏曲文化》寻找研究案例。薛吉孟带他看了一场盐湖区蒲剧团的演出。
“你能看懂今天的戏叫什么名字吗?”
“《火焰驹》!”
“那你能说出里面的几段戏吗?”
“卖水、表花、打路……”
台上,伊来与孔向东对答如流,还有模有样地学唱了两句,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叫好。“这是我第一次听蒲剧,也是第一次在村子里看戏。之前了解京剧多一些,这次我迷上了中国的地方戏!”伊来说。
邀请戏迷上台互动是盐湖区蒲剧团的传统。12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场合,运城市民邵雪爱上台唱了几句《空城计》,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台下观众满满的,还有乐队给我伴奏,戏瘾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那时,邵雪爱退休不久,有时间有精力,她便与一些戏迷朋友正儿八经地排起戏来,“每天高高喊上几嗓子,美得很,退休生活都有了奔头!”
邵雪爱排的第一部戏是《清风亭》。“孔团长能不能来指导我们一次?”邵雪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孔向东。没想到,孔向东不仅带来剧本、谱子,还把之前的导演请了过来。
戏迷有需要,盐湖区蒲剧团从不怕麻烦。2020年,盐湖区成立戏迷协会,迟迟找不到能容下300人的场地。最后,剧团提供了场地,还给大家张罗饭。“剧团就像我们戏迷的家。”邵雪爱连连称赞。
现在,邵雪爱是运城市剧协戏迷协会的会长。如今,运城市13个区县都成立了戏迷协会,他们也排戏和下乡演出。孔向东经常跟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相信蒲剧艺术之花会在更广阔的天地绽放。”(付明丽)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艺近人和丨剧团成为戏迷的家
“艺近人和”剧团成为戏迷的家(主题)核心阅读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 -
天然气领涨晚间四大消息
昨天大盘最后一小时缩量上涨,外围股市普遍下跌,消息面偏向平静。今天 -
现代摩比斯宣布获大众“大规模”订单,...
App8月9日消息,韩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现代摩比斯周三表示,该公司已获 -
7月通胀数据点评:通胀进入回升通道
7月通胀数据点评:通胀进入回升通道 -
要求更严、措施更实 栖霞区推进区域...
为进一步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近日,栖霞 -
累的多音字组词(乘多音字组词)
1、乘机chéngjī有机可乘yǒujīkěchéng乘风破浪chéngfēngpòlàng下 -
瑞浦兰钧签8GWh储能订单
瑞浦兰钧签8GWh储能订单,能源绿色革命席卷全球,储能”新基建“落地... -
工业设备设计怎么做的?
工业设备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
南宁暑运热力四射 交通供需良性循环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今年广西铁路部门和民航暑运数据均超过2019年同 -
费翔自认商务殷语开创者 直言这个不好...
搜狐娱乐讯8月10日,《封神第一部》石家庄站路演现场,“殷寿”饰演... -
电脑故障致569名学生未被录取,官方通报
8月9日,广东揭阳市委网信办官方微信发布《关于2023年普宁市民办义务教 -
调查前总统的特别顾问获得对特朗普Twitt...
Politico首次报道的新法庭文件显示,调查前总统特朗普的特别顾问早在今 -
又一知名房企承认:资金紧张!
商票逾期,富力地产承认!2023年8月10日,富力地产公告称,截至2023年6 -
曝86岁马玉琴离婚,直播翻白眼、拒绝合...
经常刷短视频的网友,想来都曾刷到过东北网红夫妻,马玉琴的李玉成的日 -
七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由降转涨
本报北京8月9日电(记者李心萍)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1至7月平均,居 -
K396次105小时“脱险”纪实,细节太震撼!
日前,北京及周边出现灾害性暴雨。7月30日,内蒙古乌海西开往北京丰台 -
8月10日食品加工行业十大熊股一览
8月10日,沪指报收3254 56,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 31%。食品加工行业整体 -
网红举报新东方违规补课,涉事公司曾因...
近日,网红举报新东方违反双减,称要让补课行为在浙江断根引发关注。目 -
昆明西苑街道、金碧街道83个小区改造项...
其中,昆明西苑街道2023年二环路外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凯苑社区、秋苑 -
逐梦丨我军新型两栖攻击舰首舰直面世界...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逐梦》第八集《以奋斗姿态实干